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丨从牛耕到机械,两代农民看平潭农业变革

2018-07-31 16:13:11  来源:平潭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201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40年。40年弹指一挥,平潭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乡村振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都有了大变化。

今天就让两代农民带我们看平潭农业变化。

牵着牛用犁耕地,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平潭已经很少见到。年近50岁的陈和好,已有几十年的耕作经验。自14岁开始,他就跟着当时是生产大队队长的父亲,扎根田地,种植地瓜和花生。那时的他一直是用犁、钉耙等工具耕作。

“以前种地都是用牛犁和人工,现在都是机械化。这把犁是我父亲留下来,放在家里没有扔,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陈和好说。

陈成华是陈和好的儿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和父亲一起种植,如今和父亲种植着近千亩的农田。相较于父亲,陈成华更善于使用各类机械化设备,如今在他的农田生产全过程都可采用全机械化生产,犁、钉耙等老器具对他而言早已无用武之地。

“改变很大,在我爷爷那一辈,很少用到机械,都是用犁,我们现在都是用拖拉机,基本上现在都是机械化,效率上提高了很多。”陈成华说。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平潭对农业大力扶持,兴修水利、农田改造,在农业改革探索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种植品类的变化也是其中一项。如今,在陈和好一家的农田里,除了种植地瓜、花生等老品种外,还种植土豆、白萝卜、柑橘等原来没有的品种。

“以前都是种地瓜和花生,现在很多品种都可以种。我们现在慢慢研究,产量也提高了。”陈和好说。

革故鼎新,催育新生。农业技术和生产的改变,也让农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陈和好说,原来种地要全家总动员,只能种几十亩地,温饱都是问题。如今,他和儿子种植千亩地,也十分轻松,销量遍各地,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陈成华说:“以前几十亩地都要做非常久,现在几百亩、几千亩都很轻松了。”

(丁云 王长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