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铁皮匠坚守行业 成五福庙街一道不变的风景

2018-07-21 15:23:52 林舒玲 林映树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曾几何时,潭城镇五福庙街俨然成为“铁皮”一条街,热闹一时,辉煌一时。行走其间,木锤哐哐,铁皮哗啦。铁皮匠巧手的一起一落间,铁桶、铁壶、落水管、落水斗等纯手工的白铁皮制品就此诞生。因其结实又耐用,坏了还能修修补补,几乎每户平潭人的家中都曾备上些许。

风光不再的白铁皮制品,也让铁皮匠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17日,记者走访五福庙街道仅剩的一家铁皮匠铺,听铁皮匠康承忠讲述他与白铁皮手艺的不舍情结。

叹现状

制品单一 生意清淡

康承忠坚持开着他的店铺

五福庙庄10号是康承忠的铁皮铺子。门口挂着的破旧铁皮桶和喷水壶,昭示了主人的身份。此时斑驳的木门紧闭,只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记者拨打纸上留着的联系方式,康承忠很快匆匆赶来。木门打开,一眼可见屋内堆满了白铁原料和白铁制品,上方还挂着一排排白铁皮做成的喷水壶。

“以前一天最多可以卖14个铁制品,现在两天都没法卖出去一个,连进货都不怎么需要了。”康承忠无奈地说,由于塑料制品与铝盆、铝壶等大量轻便的生活用品充斥市场,使用铁皮工具的人们越来越少了,铁皮铺的生意也越来越惨淡。他的店里从生产铁桶、铁盆等工具逐渐变为只卖喷水壶。“现在只有农村还在种田的农民们,还会来我这购买铁皮用具。”也就因此,康承忠的店并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甚至有时候直到客人打电话他才会来店里开门。

市民林阿姨道出了大部分平潭人的心声:“上世纪70年代左右,我家中确实经常使用铁桶等白铁制品。那时饮水依赖井水,耐用且不易生锈的铁桶,成了当时生活的必需品。”林阿姨说,而今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对铁桶的需求逐渐减少了,白铁制品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一时兴

早年入行 手艺精湛

康承忠在敲打铁皮

作为当年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不少人为了进入铁皮匠行当,从小便拜师学艺,康承忠也不例外。21岁拜师入行,从业25年,康承忠如今已是五福庙街出了名的老铁皮匠人。“他的手艺精湛,常常有老顾客特意从乡下赶来买他做的喷水壶。”隔壁店的裁缝梁仁信说。

还未接触这一行的时候,康承忠以为白铁皮制品无非是将一块白铁皮剪裁,再敲打成为自己想要的物品形状。直到深入了解学习这一行当,他才发现成为铁皮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在刚开始学艺时,康承忠还经常因为手法不够老练,而被白铁皮割伤。

“从剪切铁皮开始就要精确计算,一个数据算错,铁皮可能就无法拼接。”康承忠从工具箱中拿出铁尺,在铁皮上量好尺寸,剪出一个圆形铁皮,再用木锤仔细敲打铁皮。“这是为了将铁皮锋利的边缘敲打至圆滑,如果没有掌握好力度,用力过度,就会磨损白铁皮表面,时间长了容易生锈;敲打太轻,连接处就不够牢固,容易破损。”康承忠解释道,要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白铁皮物品,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

制作一个简单的铁水桶就需要花费1小时的时间,更何况是构造复杂的喷水壶。做一个喷水壶,从落料到成品有10多道工序,光喷水头就有6道工序。即使是技艺娴熟的康承忠,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制作出4个喷水壶。

哀传承

手艺流失 坚守行业

那个时常回响着清脆敲击声的街道已经远去,五福庙街上的铁皮店铺相继关门,铁皮匠们纷纷转行去做别的行当。只剩下康承忠坚持开着他的铁皮匠铺,成为五福庙街一道不变的风景。

今年康承忠47岁,正值壮年。朋友们见他辛苦又赚不了钱,都曾劝说他转行,但康承忠一直没有同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也放弃的话,那些还需要白铁皮制品的人们该去何处买这些东西。”康承忠说,况且维持店铺只需要一个月200元的租金,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就这样,他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了下来。

在康承忠看来,铁皮制作是一门需要多年的钻研与琢磨才能做好的手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不仅仅因为铁皮匠行业又苦又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铁皮制品的需求正在逐年减少。“我坚持在铁皮匠行业至今,早已不再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更主要还是丢不下这份陪伴了我大半辈子的老本行,以及对铁皮制品的特殊情感。”康承忠说。

(林晓玲/文 林映树/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