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组老照片,讲述平潭三中沧桑巨变!

2018-07-16 19:04:24 吴平平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2018年,改革开放正式迈入第40个年头,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教育领域尤其如此。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40年来,基层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缩影。

下面,让我们走进平潭三中,与学校三名校友一起翻看一组老照片,感受平潭三中的发展变化。

名片

平潭三中↓↓↓

创办于1957年10月,原名“平潭城关初中文化补习班”,校舍设在后围庙(今“福恩境”)。

1958年春,学校搬到平潭旧车站西边,更名为“潭中中学”。

1958年秋,迁到北厝镇新宫底军营,同年10月18日正式命名为“福建省平潭第三中学”。

1959年秋,校址又移到敖东镇龙美楼村,借用民房为校舍。

1960年7月,在敖东镇新垅、龙美楼交界处元帽山下始建平潭三中新校舍“大作楼”,同年9月竣工后启用。

1970年秋,学校更名为“敖东中学”,第二年春开办了高中部,从此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77年又复名为“福建省平潭第三中学”。

过去 教学环境简陋艰苦

现在 硬件设施与时俱进

现在的平潭三中

平潭三中自1957年建校至今已有61年,从过去简陋的教学环境到今天崭新的菁菁校园,学校正一步步成长起来。黄泥操场被水泥场地环塑胶跑道所取代,土石混瓦房摇身一变洋气高楼,校园处处生机盎然,教室、寝室、食堂等焕然一新。

1983年毕业于平潭三中,1987年返校担任教师,现任平潭三中校长的魏文宝,既是学校近40年教育发展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虽然已经过去三十余载,但他仍记得当年自己在校读书的办学条件。“当时环境是非常简陋,在1981年前,学校是没有围墙,真是‘条条大路通三中’,房子是瓦片房,操场是黄泥路。”他说。

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课堂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十分艰苦。”魏文宝说,老师上课时,每节课都要在黑板上反复写字,再用黑板擦擦掉,粉笔灰到处都是。一堂课下来,头发上、嘴里、衣服上沾满了白白的粉笔灰。

说起简陋艰苦的校园环境,校友刘雄深有感触,目前他担任敖东镇敖网村村主任,对校园的变化再熟悉不过了。据他回忆,过去,学校只有一栋教师宿舍楼,算是师生们一起盖出来的。因资金短缺,这栋宿舍楼的设计图出自学校里一名数学老师之手,师生们则负责采运石料等材料。“每当闲暇时,大家一溜烟往后山跑,将一批批参差不齐的乱毛石往学校里运,或抱或抬或扛,最后由工人进行后续工作。”刘雄说。

师生采运石料等建材(2000年9月)

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不断变化更新,如今,走进平潭三中,看到的是树木苍翠,花草葱茏,崭新的塑胶跑道、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实验楼……与40年前的校园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学校环境的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与时俱进。魏文宝说:“现在学校的条件和我刚读书时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从木质桌椅、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再到触控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平潭三中的办学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需要到处寻找的书籍,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还可以走进拥有8万多册书本的图书馆寻找;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滴书写到黑板上,如今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进行备课,通过触控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生动形象的课件……

过去 “三点一线”单调枯燥

现在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过去:肩挑石料

起初,平潭三中只有初中部,1971年春季开办了高中部,从此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如今,学校有30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118名教职工。

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魏文宝说:“改革开放40年,学校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办学条件的硬件设施上,还反映在师生们生活质量的软件配套上。”

1980届校友薛由党,目前在平潭三中执教,他告诉记者:“以前的校园生活单调枯燥,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吃饭、读书、睡觉,没有业余活动。”

学校老照片

让薛由党至今记忆深刻的还是背着粮食上学。“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学生吃得简单,根本没有菜。当时寄宿生从家里背来粮食,一般是地瓜或者地瓜片,在食堂旁的水井洗干净后,用陶制的钵子装着,再交给炊事员放在蒸床蒸熟。”他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食堂面目一新,学生吃得越来越好,菜品多样,营养丰富。

最令刘雄难忘的是,1974年8月,学校举办了“忆苦思甜大会”。“活动就办在教室里,邀请农民现场讲解各类野菜,相当于现在的课后综合实践活动。那年我正上初二,经常跑到后山挖野菜,并拿给炊事员蒸煮,吃饭时配着地瓜一起吃,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种味道,非常苦。”

学校老照片

在上世纪70年代,运动会是校园屈指可数的文化活动之一,颇受广大师生们的青睐。1975年,刘雄参加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届田径运动会,报名百米短跑项目,“跑道就设在校门外的大马路上,没有汽车,连自行车都少见,在大马路上画条线就代表起终点。”

刘雄感慨道:“现在的学生很幸福,学校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运动器械也很齐全,各种特色兴趣活动兴起,还有音乐、美术等各类社团,让师生们的校园生活多彩又有趣。”

如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包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与知识竞赛、教师教学讲座、体育比赛、文艺汇演、作品展览、爱心捐献活动等,让校园成为师生们欢乐的海洋。

过去 课堂缺乏师生互动

现在 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当年学校举办趣味游园活动

学习九年义务教育法、开展知识讲座……在采访当天,记者翻开厚厚的老照片,看到一张张记录着一代代学子求学求知的画面。“以前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互动。”刘雄说。

他举了个例子,上世纪70年代是学工学农的时候,上物理课时,老师就将课堂搬到了学校发电房,现场为学生传授知识,大家只是听着老师讲课,这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平潭三中提出“营造和谐环境、养成良好习惯、成就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创办师生和谐、家长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等7项校园文化精髓,致力打造体验式、多样化的课堂,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平潭三中首届教职工篮球赛(2001年)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校本课程越来越成为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于是,平潭三中开始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又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本课程呢?

经过多次交流讨论、开会研究,平潭三中在原有一套校本教材《海坛旅游文化采撷》的基础上,于2017年上半年开发了奇岩怪石校本教育课程,并得到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的支持。就在前不久,学校举办了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常识讲座,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会长魏宝受邀担任主讲,吸引了近300名学生到场聆听。

在奇岩怪石校本教育课程发展的道路上,学校不断探索和进取,设立固定展馆,不定期开展宣传保护奇岩怪石的讲座,编辑相关的校本教材,开展奇岩怪石创作比赛等。魏文宝说:“奇岩怪石校本教育是学校的重要教育体系的一环,让学生接受奇岩怪石校本教育课程熏陶,与海坛旅游文化关联,为保护自己美丽的家乡,为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献出力量。”

编后语

从教育变迁中看时代发展

学校老照片

笔者一家两代五口人,皆曾就读于平潭三中,父母是在上世纪70年代,姐姐是在上世纪90年代,笔者与弟弟则是在本世纪。过去,父母常常向我们感慨:“感谢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真是越来越好。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人,生在了这个幸福的时代。”

时至今日,平潭三中告别砖瓦房、泥操场,不仅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环境,更有触控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课堂。农村的孩子也实现了从“想上学”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梦想。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成就的见证者,那么,父母那一辈人就是同行者,与我们国家一起在砥砺奋进之后迎来了非凡成就。

学校老照片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早在明清之际,《朱舜水集》劝学篇中就提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的观点,表明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更是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始终不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宗旨。“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表述,更是字字鼓舞人心,句句值得期盼。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祖国的明天,还是教育的未来,都一定会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美好景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