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专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平潭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 本报报道 > 正文

期待满满 信心满满

2017-11-02 09:17:29 王凤山 林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口述:福建中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兹钿 整理:本报记者 王凤山 通讯员 林霞)

    编者按

    为切实学懂弄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今起本报推出“我与新时代”专栏,让普通人结合亲身经历,从自己的视角讲述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感受心得,展望新时代将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现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盼和信心。敬请关注。

    这几天,我都在和员工一起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频繁出现,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情怀,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伟大时代而自豪。回顾这几年,平潭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我是平潭开放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

    早些年,我在外经商,实验区成立后,回乡创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201 1年,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开放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我在平潭率先注册成立福建中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对台贸易及进出口业务。在平潭对台先行先试的浪潮中,我是第一批投身到对台贸易的创业者,生意越做越好。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我看来,“极不平凡”四个字准确概括了祖国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而平潭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开放开发,也成就了我的创业经历。我相信,这也是许多在岚企业家的深刻感受。

    借助“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多重政策叠加优势,中潭国际见证了平潭在对台贸易市场上从无到有的蝶变。政策上,先是澳前台湾小镇六大类商品可享受免税政策,随后“新九条”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促进市场活跃,再后来平潭推出15条红利措施,扶植台湾青年到小镇创业就业。产品种类上,平潭口岸率先采信台湾认证和检验检测结果,破除进口台湾水果、台湾白酒等通关之限;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现行经营范围内轻工业品类新增玩具、眼镜、珠宝首饰、日用化妆品、家用医疗器械等五类商品,对台贸易发展迎来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平潭的改革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一步步地递进。

    五年来,中潭国际发展日趋成熟,如今年均贸易额超35%,创立多个食品自 主品牌,取得多家知名品牌在大陆的销售代理权,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最具实力的两岸商贸服务商之一,这是平潭开放开发、政策释放红利的结果。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再次向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相当鼓舞人心,面对新的五年,我对两岸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充满期待,对平潭的发展充满信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为平潭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指明一条更广宽的路子。平潭正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期待金井、澳前港口设施和平潭利嘉物流园等项目建成,让平潭对台、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借助良好的港口物流、保税仓储条件,中潭国际规划借助“空运+航运”方式,以台湾桃园航空港为中转站,依托日本、澳洲等国际市场,开展保税展示商品业务。同时,我们积极融入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特别是2019年平潭高铁通车,平潭旅游市场必将更火爆,中潭国际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十九大报告指出,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平潭一直在呼应这个主题,去年提出“一岛两标、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两岸共赢”的发展思路,在更深层次上探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作为一名生意人,我看到了商机,与台湾青年吴雨霖等合作成立平潭海峡友谊旅游集团,通过举办两岸青少年篮球赛等活动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同时为台湾青年来岚创业就业搭建游学、培训等平台,在商贸、文化上寻求更深层次的融合。

    “立足平潭,服务两岸”是我做生意的方向。下一步,我将结合平潭发展实际学习好十九大精神,继续跟随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为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