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区将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系统向立体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建设一批一流水平的交通、市政和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创建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示范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速信息技术向大数据、固定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转换。
展望十三五·规划展蓝图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路网成了平潭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未来的五年里,我区将构筑平潭进出岛运输主通道,加快“一环两纵两横”干线路网建设。继续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建设福平铁路项目,构建连通平潭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的大运力快速铁路运输通道。推进海峡第二通道跨海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力争2019年初建成福平铁路并开通运营。
渔平互通
在港口建设方面,我区将加快现代港口建设,抓紧以对台客货滚装、集装箱支线、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逐步建成客货兼备、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港区。同时加快港区航道建设,并建成海岛交通便民工程陆岛交通码头5座,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完善公路网络建设。
推动综合枢纽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与主体交通设施能力相适应的旅客集散和中转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合理接驳和换乘。加快建设平潭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平潭一级客运站、岚城客运站以及澳前、吉钓、中原等货运站。
“十三五”期间,平潭还将开展认真开展平潭机场规划选址、方案论证等前期研究,扎实推进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着力打造服务于海西的国际旅游岛机场和通用航空基地,建立闽台空中直航的重要航点,闽台航空邮件、快递物流的重要中转枢纽。
构建高水平的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形象最直接体现,建设高水平的市政基础设施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更能提高一个城市的品位。“十三五”期间,我区将从多个方面入手,打造便捷、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
未来五年,我区将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对农村客运企业进行重组,力争“十三五”末实现主岛行政村“村村通客车”。同时实施“海岛交通便民工程”,全面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城市建设方面,我区将不断加快建设速度。在新建道路、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同步建设供水、污水、雨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地下管网。到2020年,新建干线管廊42公里,支线管廊27公里,实现综合管廊互联互通。
加强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建成金井湾污水处理厂、三松再生水厂,建设竹屿、坛南湾污水处理厂。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启动建设上澳220千伏变电站、桥锦头110千伏变电站、前进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推广清洁能源应用,推动西气东输三线平潭支线项目建设。
强化水源保障,开展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前期工作,力求“十三五”期间为实验区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加强三十六脚湖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管理,加快推进10万吨水厂二期建设,提升制水供水能力。
加快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分类和处理体系建设,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致力打造生态示范城市
碧海银滩、清风古厝是平潭独有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好平潭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与体系,是平潭打造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重要条件。“十三五”期间,平潭将通过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平潭生态示范城市。
未来五年,我区将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全面实施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快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推进LNG、电力等清洁能源公交车改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实施三十六脚湖、南寨山、君山、东海仙境、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区内生态屏障建设,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程,加大自然生态岸线保护。
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分期实施三十六脚湖核心区内居民的搬迁工程及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和截污排污治理。加快实施第二批畜禽养殖关闭拆除工程,推进村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速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扩大“无绿标车”限行区域。
加大公园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天大山公园、中央公园、竹屿湖公园等十大公园以及牛寨山、南寨山等两个植物园建设。根据路网结构,重点推进环岛路君山段绿道、坛东大道绿道、福平铁路绿道建设,构建横纵连接的绿道网。到2020年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0%。
回眸十二五·数字亮成绩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3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宜居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其中,全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230.24亿元,年均完成投资46.048亿元。构筑起了对外水陆通道,海峡大桥及复桥建成通车,国内首座跨海公铁大桥动工建设。澳前作业区对台客运码头开通运营,金井作业区2号、3号泊位开港运营,4号、5号泊位基本建成。
完善岛内交通体系,“一环两纵两横”干线公路加快形成,建成通车里程60公里。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更新公交车辆145辆,启动平潭新客运站建设。完善现代城市设施,建成岛外引调水一期工程、10万吨自来水厂、岛内雨洪收集系统、6座110千伏和1座220千伏输变电站。
持续推进全区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铺设污水管网86公里,新建供水规模10万吨/日,新建供水管道76公里,更新改造陈旧供水管网38.09公里。
完成海渔广场、万宝公园、竹屿湖公园一期3座公园建设,完成环岛路、坛西大道、金井湾大道3条绿道建设,总长55公里。
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新增建城区绿地面积250公顷、道路绿化面积335公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启动三十六脚湖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完成植树造林680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26.59%提高到28.71%。
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开工建设城市燃气项目,累计建成综合管廊54公里。
福平铁路:抢进度 克难点 创新高
走进福平铁路四标段二分部施工现场,工人正赶着关键时间节点抢抓进度对墩身和承台进行施工。记者看到,一座座跨海桥墩正伫立在海面上,不少工人正在桥墩上合力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整个工地显得忙碌而富有节奏。
正在建设中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福平铁路平潭段自2013年10月开建至今,桥梁、路基和隧道工程正在同步有序推进,作为整个工程难度系数最大的基础部分施工基本全部完成。待福平铁路建成后,平潭往返福州市区将缩短20公里,长乐、平潭与福州市区将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作为国内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采用双层桥面,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双线铁路,目前,公铁大桥桩基施工基本完工,承台完成85.6%,铁路墩身完成68.3%。
“公铁两用跨海桥梁由于有效作业时间短、公铁合建交叉干扰大,施工海域海况环境恶劣等,增加了很大的施工难度。”中铁大桥局二分部现场负责人吴彦章说。
“十二五”期间,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工程团队不断克服困难,创造了多个国内外记录,并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为了克服深海打桩困难,率先启用世界一流的海上巨型打桩设备,并在深海栈桥施工中,采用大桥一号新型桁梁;为了应对海上安装桥梁上部结构的困难,我国首次对钢桁梁进行整孔架设,实现钢桁梁桥梁架设施工由单片架设到整节间架设再到整孔架设的一个飞跃。
今年6月,福平高铁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鼓屿门航道主桥Z05墩4#孔,一根直径4.5米钻孔桩灌注成功,成为目前世界桥梁建设史上最大直径桩基,这也意味着福平高铁建设再次刷新了世界桥梁建设和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