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住在平潭 > 正文

平潭有个小渔村,竟“藏”有清朝琉球驸马墓!

2016-07-08 16:34:01 杨国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海难、琉球王国、驸马墓、海坛岛……当这些因素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会演绎出怎样的历史故事?又是怎样的历史际遇,让一座如今被尘世所遗忘的小渔村,成为一段历史故事的亲历者和书写者?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隶属钟门村的猫头乾自然村,听听这里的村民们讲述他们祖辈口口相传的,关于“琉球驸马墓”的故事。

“原味” 小村 遗世独立

钟门村下辖多个自然村,其中要数猫头乾村的景色最为怡人。但猫头乾村偏处一隅,交通不便,很少为外人所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猫头乾村时,呈现在眼前的一切,真的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般。

QQ截图20160708083249.png

石厝、山岭、老树、繁花、彩蝶,这里的静谧和美丽摄人心魄:石厝点缀在起伏的山岭之间,老树撑起绿荫华盖,山的青翠和石的淳朴,让城市的喧嚣繁闹在一瞬间与此时此景毫无瓜葛。最令人兴奋的是村庄沿途一株株素色的白花,却吸引来无数彩蝶蹀躞起舞。村道两旁、山坡上、石厝顶,彩蝶之多,难以计数,不禁让人疑惑,缘何这里会有如此之多的蝴蝶。

“因为猫头乾这儿的环境好嘛。”钟门村党支部副书记郭鼎成的答案简单,却又明了。郭鼎成告诉我们,猫头乾村是钟门村当中的小村,这里通外外界的道路直到2014年才建成,为此,在村口一侧,村民们还修起了功德碑,以功存史册,世代留名。

或许正是如此,猫头乾村一直都以其最本真的姿态保留着村庄的“原味”,山石草木,只是在时光里轮回,与世界纷杂保持着适宜的距离。走在村庄狭窄的道路之间,空置石厝里探出的藤蔓植物与邻家厨房里升起的袅袅炊烟相映成趣。郭鼎成告诉我们,如今的猫头乾村村民不到一百户,留下的也多是老幼妇孺,年富力壮的村民都外出讨生活去了。

交通闭塞带来了宁静,但也因此极为不便,有时村民们得了急病都无法及时就医。如今,道路的疏通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猫头乾村带来了些许发展的机遇。“我们村子的旅游资源很多,像村子背靠的这座山就很像弥勒佛,这里还有几百年的相思树,有大猫小猫两座小山,更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琉球驸马墓’。”钟门村党支部书记李平说。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猫头乾这边的树,据村里的长辈介绍,这棵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小时候我还曾在这边荡过秋千。”李平回忆说。李平所说的,是位于村中央的相思树,它的树冠四散开来,枝干繁多,叶片细密,仰望着它,仿佛满树的绿意里,藏着庄村几百年的相思、几百年的记忆。

隐于海山 自由乾坤

这时候如果是单纯欣赏村庄的美景自然是好的,但要去“琉球驸马墓”却是极具挑战性。夏日的午后,骄阳西悬,我们必须在陡峭的山路间小心翼翼地前行。由村子另一侧出来,眼前便是当地人称为大猫小猫的两座小山,村民们告诉记者,猫头乾村也正是因这两座小山而得名。

从我们所在的位置向下望,两座小山犹如两只俯伏着的猫,在它们之间,是一湾湛蓝的海水,而将视野再往外移,就是更为广阔的大海。“‘琉球驸马墓’就在那个方向。”郭鼎成指着小猫山说。

2.png

郁郁葱葱的山间,几块碎石裸露,远远望去,我们寻不见半点与墓有关的痕迹,甚至看不到通往小猫山的道路。“去‘琉球驸马墓’有两条路,一条远些,道路较缓,另一条近些,但路在山中,又陡又窄,极为险峻。”郭鼎成说。

无论是选择那一条路,在烈日下的山间行走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当我们真正达到小猫山时,早已精疲力竭。但县志里所记载的“琉球驸马墓”呢?在低矮的山坡上,只有杂草从中几块醒目的山石,和一块刻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花岗岩石碑,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半点与墓相关的物件。“这里原来立着二三十块的墓碑,但后来都损毁遗失了,仅剩的几块已经被县里的文物局保存起来。”郭鼎成说。

据平潭县志地二十三卷记载,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九月二十三日,琉球国接贡船由那霸开航,十月二十七日,在海坛岛和尚礁触礁,遇难者为琉球国那霸府大夫等60余人,仅拾漂尸20余具,合葬于猫头瞭山上。墓群朝东南,背北临海,分上下两层排列,呈台阶式。每层长约4米,宽17米,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三合灰土封顶,坟前用粗石条作墓碑,上刻墓主姓氏、职务、籍贯等。

3.png

“听村里的长辈们说,过去和这些琉球墓地周边,还藏着许多黄金,曾经就引得许多人前来寻宝。”郭鼎成所说的,虽然相关历史资料中并无记载,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年琉球国对进贡朝廷的重视。如今,站在“琉球驸马墓”的遗址前,历史的场景难以再现,我们只能循着史料的只言片段,来拼凑那段尘封的故事。

使者之墓 见证历史

“明清时期中琉两国交往密切,是中国的藩属国,根据琉球贯例,凡琉球国王去世,继位的国王虽执掌国事,但不能称王,只能称世子、世孙,只有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才能称王。”平潭文史专家赖民说。

4.png

据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记载,琉球国王去世后,世子即派出报丧使,向中国报告故王薨逝。报丧使不去北京,只将报丧咨文交布政使司,由福建当局通知礼部。请封则另派请封使。“请封之例,必当贡期,兼能请封在案”。请封表奏多附于进贡表奏之后。琉球国在做好请封的准备后,才向中国派出请封使。请封使随进贡船到中国,向中国朝廷呈送请封奏章并购置册封大典所需的物品。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政府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共23次,派出正副册封使43名,其中明朝15次,册封使27名,清朝8次,册封使16名。

嘉庆十一年(1806年)秋,琉球国中山王世孙尚灏“为恭迎册封并敕书及接回使臣事……遣耳目官杨克敦、正议大夫梁邦弼赍捧表章方物入贡天朝兼请封袭”。嘉庆十二年(1807年),为了迎接次年的册封使臣及接回耳目官杨克敦、正议大夫梁邦弼等,琉球国中山王世孙尚灏特遣接封正议大夫蔡邦锦、在船都通事阮文光等,带领接贡定例官稍并接封加增跟役共105人,坐驾海船一只前往福建。

但不曾想这只接贡船到福州后,在马齿山遇到风暴,船篷被海上的风暴吹坏,随风飘到福建平潭观音澳地方,平潭地方官署一面将船牵进澳内修理,一面把接封大夫蔡邦锦和11名跟伴先由陆路送到省城。谁知修整后的船队在海面上再次遭遇了风暴,连日风雨交作,涌浪如山,琉球船漂到钟门洋面,撞礁击碎,经抢救,生还者30名,淹毙63名,捞获尸身37具,其余飘没无踪。接贡都通事及在船使者全都淹死,执照、咨文、银两、土产全部沉入海底,捞获的尸首就地备棺殓埋在平潭钟门猫头墘村。

“从现在挖掘的一些史料来看,‘琉球驸马墓’埋葬的并不是琉球国的驸马,而是接贡船的琉球使者,当年说琉球驸马葬于此地可以说是以讹传讹的。”赖民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