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台商带着网购商品在退税点海关窗口办理退税手续
在自贸区成立的这一年里,政策红利的春风吹拂岚岛,金融改革创新的果树更是绿意盎然。在金融领域里,在“实验区+自贸区”的融合下,平潭突破传统,大胆革新,一股新兴的力量厚积薄发。
金融创新改革便民利民、两岸特色金融业务合作加速、金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外汇管理改革创先争优、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开辟多样化融资渠道……各类创新举措相继推出,硕果满园。
两岸合资基金、海交中心拓展台资企业金融服务、在小贸市场设立外币兑换机构、区内企业及银行从境外借入本外币资金、开展外债比例自律试点政策、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政策、经常项下人民币收付结算、台湾银行向区内企业和项目直接发放人民币贷款……这一项项政策从纸上写入现实,映照出平潭自贸区不断成长的脚步。
在票务中心,台胞王武龙正在用台币购买“海峡号”船票,同时他也是第一单用台币购买船票的乘客
用新台币购票购物 金融创新便民利民
在平潭澳前客运码头售票窗口前,在岚台商连镇扬用随身携带的新台币购买了一张去台北的“海峡号”船票。“以前买票还得换人民币,现在用新台币就能买到‘海峡号’船票了,这种去繁从简的购票方式真的太赞了。”连镇扬说,省去兑换环节,对于经常往来两岸的台商来说,十分方便。
金融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生活,服务平潭开放开发。在“海峡号”上开通新台币直购船票业务只是我区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海峡号”作为两岸往来直航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在便民上做足了文章。2015年5月26日,“海峡号”成立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机构,乘客可以直接在船上兑换外币,用于商务、旅游、购物,方便了台胞来岚创业、拓展和生活。
今年3月17日,我区第二家可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的特许机构获批,宇鑫(厦门)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平潭分公司摘得这颗“绣球”。这对于进一步改善辖内外汇服务功能,提升新台币现钞兑换量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也设立了外币兑换机构,2015年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支局确认中行平潭支行授权福建中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办理外币兑换业务备案,从平潭自贸试验区揭牌之日起开始运作。截至2016年2月,这家公司共办理新台币现钞兑入23笔,总金额达89.29万元新台币。
两岸特色金融 “手牵手”征信合作架起 “互通桥梁”
作为两岸交流的桥头堡,平潭在两岸特色金融业务的合作上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探索金融服务业扩大对台资开放、降低台资金融机构准入和业务门槛、积极拓展两岸特色金融业务等,这些都是平潭近一年做出的努力,打造两岸特色金融产业集聚区将不再是个“梦想”。
今年2月25日,平潭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巧英拿到全国首张台企台胞信用信息报告单,整个查询过程仅用了2分钟。去年12月底,平潭开通台企征信查询试点,从开通台企征信查询试点,到实现全国台企台胞首笔征信查询,平潭只用了2个多月,辖区15家金融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旗下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订了台湾地区信用报告查询合作协议。从此,两岸架起了两岸征信互通的“高铁桥梁”。
“台企台胞征信查询业务的实现,不仅方便大陆台资企业开展各项金融业务,台胞在大陆贷款买房也不再是个难题。”林巧英说。两岸征信合作的实现成为大陆与台湾地区征信信息共享的先河,使两岸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成为更多台企台胞在平潭集聚的“助推器”。
同时,跨境同业存款业务、拓展闽台银团贷款业务、两岸跨境直贷业务、设立首支两岸合作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引进台资金融机构、台资合资证券等一系列两岸特色金融合作业务,滋润了一方在岚投资兴业的“沃土”,为不少台企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外汇管理改革显成效 多项试点创省内第一
如何快速地为外资、台资企业发展资金“算好账,理好财”,这是平潭一年来专注研究的心头大事,外汇管理改革的创新无疑是平潭打出的一张漂亮牌。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我区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的试点、企业外债比例自律管理试点等多项改革,让不少在岚外资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尝到这块“香饽饽”。
平潭是全省唯一一个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的试点区域。作为我区的龙头企业,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在此期间意愿结汇16笔,金额高达3058万美元,实现汇兑收益77.6万元人民币。同时,通过意愿结汇所得人民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方式,实现比外汇资金理财增加收益52.8万元人民币。
公司负责人表示,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这项改革更好地满足和便利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需要,为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提供了一道安全“防火墙”。
除了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外债比例自律管理政策试点也是我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落实。它的“横空出世”,进一步拓宽了区内企业融资渠道,满足和便利区内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降低企业资金财务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实验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实验区开放开发和两岸共同家园建设。
银税互动” 三方共赢 中小微企业 “春夜喜雨”
2015年11月24日,平潭万隆水产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平潭支行“税易贷”60万元贷款,这是平潭自贸试验区首笔小微企业“税易贷”。
“有了这笔贷款,公司的资金流更加充足,可以备更多货源。”平潭万隆水产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吴彩燕说,“税易贷”相当于是信用贷款,不需要固定资产抵押,办理手续简单,可以很好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银行方面表示,通过参考纳税信用等级发放贷款,能够使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准确地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节约放贷审查成本,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同时,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A级信用企业名单,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放相关贷款优惠信息。
这一年来,自贸区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享受到这样的政策“红包”。一方面,通过“银税互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区内金融机构与区国税局地税局签署《银税互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通过“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实现小微企业、金融、税务三方共赢。
另一方面,我区还着力打造金融产品,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例如区内民生银行依托特色金融产品,先后推出平潭鲍鱼互助合作基金、区市政工程配套小微客户集群、平潭近海捕捞,区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城区周边经营性微贷等多个特色项目,有效解决本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多样化融资渠道开辟 解决 “钱袋子” 问题
资金紧张、融资难、成本高是不少企业发展中患有的“缺血症”。现如今,在平潭自贸试验区内,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已经开辟,可以成功打破这种“瓶颈”,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融资人民币资金16亿元、发行19亿元人民币信托产品、筹备发行总额20亿元的中期票据……一年来,我区不断创新银行信托中票等金融产品,在“钱袋子”上,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2015年8月16日,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基金合作协议,“中银-平潭发展基金”正式落地,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政银合作、落地自贸区内的首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约人民币14亿元,以债权投资方式主要投向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发展产业。
此外,规模10亿的雄鹰、雏鹰两个创业投资基金已成功投资3个项目;规模百亿的平潭发展基金、中信一路一带基金平安平潭发展基金以及三支政府引导产业发展基金(台湾青年创业基金、平潭海运业基金平潭旅游产业基金)正在积极推动中,以上设立或拟设立的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将有效地解决自贸区建设资金需求。
推进金融创新机制,力促融资破冰的号角已经吹响,正在实施的试验任务为我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奏响凯歌。
政策红利刺激发展 金融业态 “旭日东升”
今年一月份,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收到我区拨发的一笔60万元的企业开办补助奖励和经营贡献奖,这是在我区注册的总部经济类金融企业得到的优惠纳税大红包。
“税收奖励、经营贡献奖励、开办补助、办公用房优惠、规费减免……这一条条受益多年的优惠政策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财务总监徐永东如是说。
像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这样的类金融企业在这一年来越来越多地在平潭扎根开花,享受我区纳税优惠服务。
如今,“双区”政策叠加效应凸显,金融业快速发展,带动金融产业集聚化。紧紧围绕构建两岸特色金融集聚区,积极吸引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入驻,已形成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新兴金融业、基金等多个行业领域。
截至2015年底,已入驻我区的各类金融企业414家,比2009年实验区成立之初增加了403家,增长3663.63%;比2014年底增加了296家,增长250.84%。其中金融机构36家,比2014年底新增10家,增长38.46%;类金融企业378家,比2014年底新增286家,增长310.8%,包括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类、资产管理类企业290家。特别是一批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及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金融后台服务公司的入驻,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单一格局,丰富了金融业态。
亮点
三大中心 “扬帆护航”
2015年12月4日
我区分别设立全国首个“福建省保险业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福建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其中,创研中心已根据当地企业需求开发了“餐饮守护神”产品;消保中心在借鉴台湾金融消费者维权做法基础上,在纠纷调解中首次创新引入裁决程序,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具有执行力和低成本的多元化保险纠纷解决途径。
2016年3月14日
全国首个保险消费者宣传教育中心在自贸区内正式成立。中心由省保险行业设立,专门面向社会大众,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现场解说、宣传折页发放。短信(微信)推送、网站媒体推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保险知识普及和消费者教育。它既是全国首个为保险消费者开办的宣传教育场所,同时也是全省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基地,标志着福建保险行业在不断规范保险消费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新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