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雕一直是平潭值得称道的传统手工艺产品,但是随着这项传统工艺的日渐没落,平潭贝雕的发展也陷入低迷。在今年的县“两会”上,政协委员钟秀云的提案,又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平潭贝雕的关注。近日,钟秀云再次向记者讲起她的“贝雕设想”。 “对于平潭贝雕,我一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在八十年代左右,钟秀云还处在中学时期,当时她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了一件贝雕作品,它的精致和独特瞬间让她爱不释手。 “八十年代,也可以说是平潭贝雕发展较为鼎盛的时期。”钟秀云说,“那时候平潭有个小有名气的贝雕厂,能用贝雕制作各类物品。”据钟秀云回忆,当时的贝雕可以说在平潭刮起了一阵流行风,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贝雕的身影。“在脸盆架、衣柜、座椅这样的日常家具用品上,很多都会镶嵌有设计独特的贝雕图案,有的贝雕师傅还用它来作画,然后用画框装裱起来。总之,各类造型,各种设计基本上都能看得到。” 但如今,走在平潭的大街小巷我们已经基本看不见贝雕的身影了。钟秀云告诉记者,最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在一些景点内都没有见到售卖贝雕的。“我的一些外地朋友常常问我,平潭有没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纪念品,当时我跟她们介绍的就是我小时候所见到的平潭贝雕,但,当我再去寻找时,发现已经很难再买到制作精美的贝雕产品了。” “平潭现在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贝雕就可以作为很好的文创产品,通过旅游提供的市场,再次激活平潭贝雕的生命力。”钟秀云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钟秀云在县“两会”的提案中,提出了打造平潭贝雕文化品牌的建议。“在提案中我也提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平潭贝雕的扶持力度,不仅是通过资金,还要在宣传和贝雕艺人的培养中多下工夫。” 钟秀云表示,要让平潭贝雕再度辉煌最重要的还是对贝雕艺人的培养和传授。“有了好的艺人才能有好的贝雕产品,平潭未来的旅游市场广阔,相信这样的好产品一定能够赢得市场。” |
相关阅读:
- [ 03-11]海外看两会:从经济角度看中印关系:是友非敌
- [ 03-11][网媒记者跑两会]光明网袁晴:拍摄靠神器 内容靠实力
- [ 03-11]供给侧改革如何推进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 [ 03-11]聚焦两会·我与总书记议国是:心中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