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沙御外敌的平潭石头厝 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年间
2015-02-03 07:37:32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有的石头厝内部存在安全隐患 平潭人开始盖两层楼高的石头厝,是在解放之后。魏文豪介绍,随着工具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头厝的建造有所进步,原住民会利用工具切割石条来盖房子,解放后,不少人利用石条盖起了两层楼高的石厝。 “他们通常选用的是长4.5米,宽40公分,高15公分规格的石条来做楼板,架在墙上的凹槽里,一条条并排起来。”魏文豪说,有一些房子加盖了阳台的,整个阳台都由石条构成。当时也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会从岛外购进木材,使用木材做楼板,但那时并不多见。 据介绍,石厝整体落成后,就要选好上梁的黄道吉日,用上上等杉木,挂红灯、结红彩、放鞭炮,向大梁前后逐级铺下(梁),有次第讲究;钉上橼片之后再压上瓦片。瓦片相压也极为讲究,中间一片瓦片弓压在两边凹瓦上,形成水槽状,弓瓦上再压石块防风。四周边沿要用灰浆固定,前后挖槽要出檐三分之一,用于排水。 “石厝完工以后还要办酒席宴请亲友,讲究的地方可多了!”魏文豪是土生土长的平潭人,如今想起当初居住石头厝的感受,依旧觉得“冬暖夏凉”。 抗战期间石头厝曾是伏击侵略者的掩体 在整个平潭,石头厝随处可见。据《平潭县志》记载,唐宋时期,石头厝发展为多间组合的平房排屋,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从清代中叶开始,平潭岛上结构完备的四扇厝终于出现……石结构,硬山屋顶,光厅暗房。这种“一房一厅”的宅式,沿袭至民国时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村住宅开始改变旧四扇模式,采用浅房、大窗,以通几增光;房屋结构由石土结构向混合结合、框架结构发展,屋数也由双层向多层发展。 曾担任过《平潭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张伟翔说,平潭石头厝渗透着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是平潭人历代渔牧、农耕文明的结晶。他介绍,平潭的石头厝,特色就是屋顶瓦片压石块,窗户一律开小窗,并辅有石条窗栏,远远望去,宛若神秘庄严的“碉堡”。据老一辈的平潭人称,抗日战争期间,石头厝俨然是一座座伏击侵略者的最佳掩体,从石头厝小窗、石洞中伸出的长枪短炮,不仅悄悄了结了侵略者的性命,更让侵略者心惊胆战,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不过,石头厝像“碉堡”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能够遮挡风沙。据了解,随着时代变迁,平潭的石头厝逐渐形成了建筑风格,虽然外表简陋,里面却大有文章。 |
相关阅读:
- [ 01-13]泉州清源山龙眼林藏石头厝 外墙用清代墓碑砌成
- [ 08-02]【原创摄影】小练岛石头厝
- [ 10-22]石头厝变身宁适小花园 台湾中兴工程公司谈规划理念
- [ 08-22]石头厝装灯 将照亮卯澳渔村
- [ 05-23]莆田上千"石头厝"将改造 年内每户至少改造一层
- [ 04-03]石头厝——平潭岚岛独特的民居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